English

《扶桑》——早期华人移民的悲歌

1999-06-10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《扶桑》(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),描写了与黑人一样在美国受奴役的早期华人的生活,借中国妓女扶桑与白人少年克里斯刻骨铭心的恋情,展示了美国工人甚至是整个美国社会与华工、华人的矛盾冲突。

其实,在19世纪中叶,白种人尚无暇问津那些要付出大量劳动,而收入最少的工作,中国移民在加利福尼亚甚至受到了热情的欢迎。但随着白人源源不断地涌入,白种人对华人的敌意愈演愈烈。小说的背景就取自这个时期,其中描绘了白种人对华人的袭击,对唐人街的打、砸、烧、奸、抢。作者不时地进行今昔对比,以挖掘出华人在美国社会渐变和不变的点点滴滴。

作者着力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唐人街所受到的双重摧残,尤其是中国男性的摧残。这跟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·沃克的名著《紫颜色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——主人公西丽受尽白人的欺侮和自己继父、丈夫的摧残。《扶桑》中的人贩子在中国采用哄、偷、抢等种种手段把年轻姑娘弄上船偷运来美。研究表明,当年运送华工的船只“与用来运送非洲黑奴的船只极为相象”,同被称为“漂浮的地狱”。许多年轻姑娘还没到美国就命丧黄泉,即使九死一生来到美国,也通通被卖到妓院。

《扶桑》几次描写了拍卖妇女的场面:全身赤裸展示肉体;妓院“阿妈微欠足尖,一把抓散扶桑的发髻,拎着那头发把扶桑打了个转”以表明头发的真伪;“阿妈用两根手指掰开扶桑的嘴唇,给人看那两排毫不残缺的牙;双手吊在秤上过磅,按磅数出卖。作者从资料中发现,她们大都“在十八岁开始脱发,十九岁落齿,二十岁已两眼混沌,颜色败尽”,她们遭受着人贩子、妓院阿妈、唐人街地痞的多重盘剥欺凌,早早地结束了生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